顯示具有 all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ll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Firefox 3.5 on OpenSUSE 11.1 by Mozilla repository

0

想在OpenSUSE 11.1下使用Firefox 3.5的朋友請在terminal進行如下操作:

> sudo zypper ar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mozilla/openSUSE_11.1/ mozilla
> sudo zypper ref
> sudo zypper in MozillaFirefox

Enjoy it!

Read more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1-click installation - OpenSUSE的特異功能

0

同花打的過Full-House?除非你老爸變成了兔子!

OpenSUSE從10.3版以後,提供了一個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的特異功能--One Click Installation。於上篇文章『OpenSUSE 11.0 with KDE 3.5.9』中我介紹了基本系統的安裝跟中文設定,也稍微提及用zypper安裝應用程式。然而zypper是文字介面指令,若是患有"使用文字介面就會死"的病該如何是好呢!

照過來~照過來~『懦夫救星』就在這邊,請看下圖
1-click

看到藍色的那顆沒有,那顆四四角角的。是的,他就是--Viagra......我是說『一按即裝』,英文名字叫作One Click Installation。圖中的畫面是在OpenSUSE官方KDE4網頁,當你想安裝KDE4,你可以至此點下符合你系統版本的按鈕,Firefox的預設動作會是以『Yast中繼套件處理員』開啟。不用多想,確定就對了,後續會有視窗告訴你他將幫你安裝哪些軟體,且會新增該程式所需的套件庫。此外,套件庫的部份還可選擇安裝完成後是否要繼續訂閱該套件庫。鄉親啊!就甘心喔!

不過,請懶的閱讀『藥物使用說明』的朋友注意,尤其是這種藍色四四角角的。看清楚,裡面有很多顆,被分成了兩半,上半是KDE4 Stable(4.0.x),另一半是KDE4 Factory(4.1.x),這是OpenSUSE目前KDE4套件庫的劃分方式。基本上想使用KDE4的朋友,我並不建議再繼續使用KDE 4.0.x,直接使用KDE 4.1.x吧!在此又要再注意另一件事...KDE 4.1.x標題下的黃色標記文字--記得去新增QT套件庫。KDE4中文環境的朋友若需要內嵌點陣字、偽粗體等特性,也記得去服用swyear醫師為各位準備的特殊處方籤。以上兩件也可參考上篇文章『OpenSUSE 11.0 with KDE 3.5.9』文末的說明。

謝謝各位~

差點忘了一件事,忘了說去哪裡找1-click!可至下兩間藥局搜尋...
OpenSUSE的Software Search
OpenSUSE Community的Package Search

Read more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OpenSUSE 11.0 with KDE 3.5.9

0

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這是一個愛與希望的故事...呃...我是說,這是一個OpenSUSE與KDE 3的故事...
P.S. 本文述及安裝新系統至你的電腦,若電腦已有windows系統且無空白分割磁區者請先整理出空白磁區以供安裝。本文部份操作若不當,可能損及已安裝的系統。服用前請遵照醫師說明,並了解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當KDE 4正式發佈之後,KDE 3已經只剩下了3.5.10,其後也將只發行重大修正...然而事情不是普通人想的那麼簡單。KDE 4雖然有著美麗的願景,然而在其第一個正式版本發佈後卻是受到連串的批評。除了新型態的桌面操作環境需要大家適應以外,處處可見看似未完成的視窗模組,而最大的殺手則是不堪使用的穩定性...這些問題嚴重的打擊了KDE fans如區區在下我。為了能有穩定的KDE作業平台,毅然決然地返回KDE 3.5.9。(雖然撰文時,KDE4已到了4.1.3版,已可供日常作業使用)

在此由小弟為各位介紹如何安裝俱備KDE 3.5.9的OpenSUSE 11.0作業環境。(我知道12月就要出11.1了,屆時不妨以舊版的經驗在新版上試試身手!),在此的示範皆以OpenSUSE 11.0 DVD安裝光碟作為範例,該DVD可由http://software.opensuse.org/取得,他會自動幫你選擇適合的站台。若然覺得速度不理想,可由此處http://download.opensuse.org/distribution/11.0/iso/dvd/檔案末端點選Mirrors去取得適合的下載點。

放入DVD安裝光碟且以此光碟開機後會見到如下畫面
01

此時選擇安裝進入安裝程序,第一個畫面顯示你的語系及使用的鍵盤配置,在此語系選擇中文並同意授權合約後按"下一步"
02

安裝模式。畫面上預設會勾選"使用全自動組態",這部份我習慣不勾選該設定,差別在於安裝完成後是否設定主機名稱、網路,及使用者密碼,這部份也可在安裝完成後透過系統管理工具Yast完成。
03

時鐘設定。設定時區及時間,建議不勾選"硬體時鐘設為UTC",除非是使用為伺服器,但大多沒有需要
04

桌面選項。我個人偏好KDE的作業環境,KDE3.5比較成熟。也可選擇KDE4,後續也會提及如何升級KDE4至最新發行的版本,及對KDE4的字型提供中文相關修正(目前KDE4一個月發行一個修正版本,撰文時最新為KDE4.1.3,已是可供作業的環境)
05

建議分割,此處為磁碟分割的分配方式,可直接接受預設的分割方式,我習慣使用JFS檔案系統,所以選擇"編輯分割區設定",接下來會說明如何更改配置(注意!此處沒有對已安裝windows系統的電腦做出說明,請已有系統的人清楚明白接下來所做的設定,以免損壞你舊有的系統)
06

刪除建議分割,若已有空白分割區或其他分割區者,請跳過此步驟,參考後續作法...
07

按建立分割後會見到如下畫面,此畫面中我們先建立swap分割,如此比較方便計算,剩下的空間即為系統及資料使用,不用計算該留下多少給swap。此外另有一說,由於硬碟速度是固定轉速,所以外圈(即靠近0軌處)速度會比內圈來的快,所以建議以root, swap, var, usr順序建立,分割幾個磁區和管理習慣有關,本文僅分割swap及root。

點選"格式化"並選擇"swap",大小部份若知道結束磁詭請直接數入,不然可輸入"+512M",數字部份為swap大小,一般為記憶體大小的1.5倍。掛載點選擇"swap"即可
08

接著再按"建立",此次檔案系統選擇"JFS"後會出現說明,關於Novell官方不支援JFS檔案系統,問你是否想選擇其他系統...按"否"即可。剩下所有空間都分給root,所以不需再變更大小。"Fstab選項"可選擇"不使用atime時間標記"。裝載部份選擇root "/"
09

建立使用者。此處輸入使用者名稱、帳號及密碼,預設會勾選"系統管理員使用此密碼"及"自動登入",若希望登入時需要密碼才允許登入,請取消"自動登入選項"
10

安裝設定總結。若對清單上提供的項目不滿意,可選擇"變更"
11

接下來進入安裝程序,過程依電腦硬體等級而有不同,約是20-40分鐘。
安裝完成後會開始設定主機名稱及網域名稱,若非提供網路服務的伺服器,此處依喜好設定即可。取消"透過DHCP變更主機名稱"
12

測試網際網路連線。若執行此步驟接著會下載版本說明及最新的更新。此處可跳過不做,更新的設定後續仍有介紹
14

網路組態。一般網路設定,桌上型電腦的網路模式會使用ifup,若是Notebook則使用NetworkManager。此處也請停用ipv6,除非你確定你有使用ipv6的需求。ipv6可能會在KDE3環境中造成視窗程式的反應延遲。防火牆及SSH請依需求決定使否使用,如無,維持該設定即可。
13

硬體組態。此處比較容易有問題的該是顯示器尺寸的部份,此處顯示的是10英吋。一般來說會比你顯示器的尺寸小一級,15吋->13.3吋、13.3吋->12吋或10吋、12吋->10吋,除非顯示器的偵測錯誤。因OpenSUSE會維持Xwindow的字型解析度在96dpi上下,如此當你在KDE使用GNOME的程式或者相反狀況下,會得到相似的字體大小(因為KDE和GNOME預設使用的字體解析度不同)
15

接著之後即完成所有的安裝設定,正式進入使用環境。第一次使用時可能會出現調整畫面解析度的視窗,接受後輸入你設定的密碼,此處我習慣取消"記憶密碼"的選項。
16

一般顯示卡的部份不需要變更,除非偵測錯誤。若無,就在顯示器的部份選擇"變更"
18

此處可選擇你顯示器的廠牌型號、尺寸大小、顯示頻率。尺寸大小部份如上所述請維持小一級的設定,後續會說明如何檢查字體的解析度是否理想。其餘請依顯示器規定設置。
17

離開後選擇希望的解析度及色彩。重新登入後畫面如下,此時會發現字體並不理想,接下來我們將對字型進行調整。
19

首先,按下程式選單,也就是那隻綠色的變色龍,選擇"終端機程式",出現文字介面後...不要怕,他不會咬你...輸入
xdpyinfo | grep resolution
接著會看到你的字體解析度,建議調整顯示器尺寸使其設定在96dpi
21

按下程式選單,接著變更預設的字體,請選擇"設定桌面"->"字型",並按下"調整所有字型",勾選字型名稱的部份後選擇"DejaVu Sans"。確定後會發現"固定寬度"的字型沒有變更。點選"選擇"自行調整。
20

在OpenSUSE裡,中文字型預設已安裝且有個寫好的設定檔,會依該設定檔去選擇中文字體。可下此指令檢視使用的字體順序
fc-match --sort
此時會見到第一個中文字體為"CMEX標宋"
22

由於此字體的顯示效果並不好,所以此處我們可以此指令將字體移除
sudo zypper rm ttf-cmex-kai ttf-cmex-song
畫面上會先詢問你系統管理者密碼,輸入後會見到確認資訊
詢問是否繼續時輸入"y"即可
24

接下來執行
sudo fc-cache -fv
重新啟動後,字型更改前後改變如下兩圖
23

25


再來說明新增常用套件庫的部份
點選程式選單->電腦->管理員設定(Yast),左邊選擇"軟體",右邊可見"軟體套件庫",進入後畫面如下
28

選擇新增後,選取"社群套件庫"
26

勾選幾個常用的軟體套件庫,建議Packman, Gnome社群版, KDE:Factory:Desktop
確定後會詢問是否接受金鑰,點選"接受"即可
27

回到套件庫設定的畫面,習慣上我會取消所有套件庫"自動重新整理"的選項,並且取消DVD來源,完成後還需動點手腳。自KDE 4.1.2後OpenSUSE將KDE4的QT套件庫獨立分開,所以需要額外新增QT套件庫予KDE使用,在終端機程式輸入如下指令
sudo zypper ar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KDE:/Qt/openSUSE_11.0/ KDE:QT

29

zypper指令有3個參數,第一個參數ar指add repository(只下zypper指令不帶參數時,可見到所有動作參數說明,關於zypper的詳細操作將另撰文描述),第二個參數是套件庫的網址,OpenSUSE官方網頁上有英文網站套件庫說明中文網站,在OpenSUSE 10.3以後的版本,大部份皆可在新增套件庫的程式內直接選得。第三個是此新增套件庫的別名,簡單明瞭即可。

此處我們再新增另一個套件庫--swyear,這是由黑眼珠大人所維護,包含了常用的中文相關套件,最重要的是關於KDE4的中文字型patch,能在KDE4程式中提供比較好的字體顯示效果。此處先新增swyear套件庫,KDE4程式的後續設定容後說明。
sudo zypper ar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swyear/openSUSE_11.0/ swyear

接著再執行此指令可見到套件庫的更新
sudo zypper ref
(使用指令新增套件庫的部份會在此時詢問是否接受金鑰,輸入"y"即可)
30

以下指令更新系統上有提供新修正的程式
sudo zypper up
up指令基本上只更新安全性更新的套件,若要將程式皆更新為套件庫所提供的最新版本,可由程式選單->電腦->安裝軟體的程式下去選擇,或者下此指令
sudo zypper up -t package
(抱歉,這些動作小弟比較喜歡使用指令,指令比較簡單快速明瞭...)


關於KDE4程式的部份此處先給個簡單的安裝範例,安裝KDE4的文件瀏覽器okular (大多仍是指令安裝)
sudo zypper in kde4-okular

接著會顯示需要的其他套件,沒問題輸入"y"即可

前有稍微提及KDE4程式現階段並不支援內嵌的點陣字體及粗體字,此處需由swyear提供的qt套件庫安裝修正後的版本。開啟程式選單->電腦->安裝軟體,搜尋列輸入"libqt",將libqt4 libqt4-qt3support libqt4-x11三個套件其版本改為swyear的版本,如下圖所示,更改後接受即可。此外也可在該套件庫上按"滑鼠右鍵",選單中可鎖定套件版本,避免當KDE4的程式升級時跟著改變。不過若swyear套件庫部份有新版時,自然也需至此修改為新版。其餘的更詳細說明可參見swyear的KDE4 and qt font patches中文版,文中還有修改前後的字體比較可供參考。
31


最後補充若前面是選擇安裝KDE4桌面時,如何升級KDE4程式到最新的版本,請下如下指令
zypper lr
先查詢你KDE4 Factory及KDE4 QT兩個程式庫的編號,如下圖為2和3
32

接著執行如下指令
sudo zypper up -r 2 -r 3 -t package
如此會更新你的KDE及QT版本至套件庫中的最新版,libqt的部份若沒鎖定版本則需去更改為swyear所提供,方能顯示內嵌點陣字及粗體效果。

行文至此,OpenSUSE是個優秀的系統,具有不錯的穩定性,也有相當新的套件,此外其Yast管理系統提供了大量的視窗設定,能給予初學或者懶的下指令的人一個方便的介面(雖然這常被認為並不是件好事)。這篇文也大概是我發過最長的文章了...也許沒事還是寫些稱不上是詩的無聊文章來自high,或許還要來的輕鬆...

Read more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別了~ubuntu~

0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想當初
許多人都還在使用肥大的redhat7光碟組時,我已經拜讀moto大人的「Debian無痛起步法」,而一腳踏進了debian的世界。在這裡,當許多人還在為了校調系統,想讓他更輕快而爆肝多日。我唾手可得輕便系統;在這裡,許多人還為了安裝套件四處苦尋不到或者為了相依套件而苦惱,青絲成白髮。我只要網路能連,隨手可安裝上萬套件不皺眉頭一下。在這裡,許多人用了多年Linux還以為他天生就有視窗環境,不知console為何物。我已經在debian的教導下學習諸多Linux的學問,放眼一覽Open Source的精彩世界~(此後,還進入了FreeBSDNetBSD的世界,不過那是後話...)

廢話說的多了,只是最近跳槽,離開了的常用的Debian based系統所以多了點感慨...雖然我正式使用Linux是從Debian開始,然而到了05年時,因為自己的系統在以「升級時掛掉」為導火線,改用了以Debian為基礎所發展而來的Linux--Ubuntu。而Debian的優點Ubuntu可說都承襲了,從6.06到7.10之間可說是一段快樂的時光~雖然這之間也發生過Ubuntu一發行就有bug的事情,但無損我對這個Linux發行版的喜愛。但8.04...說來也許是非戰之罪,但由於慣用KDE為桌面環境,我始終會在以Gnome為官方環境的Ubuntu中安裝KDE。此時KDE也發行了4.0版,一個有機會劃時代,但第1版慘不忍睹的版本...Ubuntu的KDE4.0很不穩定,幾乎到了無法作業的地步。然而為了KDE,我毅然決定--換Linux發行版的時機到了。

在這之間其實也有些有趣的事情間接推動了換版的想法。首先是Debian開發者間的...不知道算不算內鬥而有人撰寫了這樣一篇文章「Is Debian Dying?」(中譯版本)。其次,Launchpad的爭議和amule及ubuntu事件(ubuntu-tw討論區)。加上近來Greg Kroah-Hartman對Ubuntu的抨擊。其中有些事情是有爭議的,不過依舊促成了我往外看看的機會~對了,還有一件是KDE4的不穩定,有開發者還發了文章「11 Myths About KDE 4」針對大多數的抱怨做了解釋。此外,ubuntu的主力不在KDE是時有所聞,雖未經證實,但也許該看看別的發行版其KDE狀況如何。

換版過程我嘗試了目前在兩岸頗紅的ArchLinuxSuSE的社群版本OpenSUSE。原本還打算嘗試老牌的Fedora,不過他並不支援我慣用的JFS檔案系統,只好作罷。至於前兩個版本,對於KDE環境來說都有不錯的評價。ArchLinux讓我勾起對Debian的懷念,也讓我打算若找不到適用的Linux版本,我將回去使用Debian。這並不是ArchLinux不好,其實ArchLinux的幾個特色頗有意思。他將大多數套件的文件部份拿掉,以減少磁碟空間,因為那些文件並不常被使用。他有強而有力的套件管理程式pacman,能夠方便的安裝甚至是編譯套件,可說是Debian和Gentoo的套件管理程式合體。他套件的安裝跟設定哲學類似於BSD系列,這點也讓我頗愛...行文至此...其實我還真忘了當初為什麼用完後會有回Debian的想法!我喜愛的特性似乎頗多!(並非人老了,這其實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情了...)即後,又試用了OpenSUSE,這個發行版本還真是相當方便,其實我覺得他也許比Ubuntu更適合初學者,連我自己在上面都不常使用console。只是OpenSUSE在台灣真的很冷門,在大陸也是,所以中文資料並不多。然而真的推我下去OpenSUSE的其實是swyear大人的這篇文章「KDE4 and qt4 font patches」,這對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的我能夠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效果,而我又是KDE4的愛好者,這些字型修正又只有OpenSUSE有現成的,我也懶得還要自己編譯,如此,何需多言,就跳下去啦。此後,也正式拜別了我使用兩年多的ubuntu...

OpenSUSE也沒讓人失望,雖然有跟微軟的協議引起了諸多爭議,然而他的KDE環境有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也有很好的穩定性。雖然,許多人說Fedora和OpenSUSE比較肥大,但目前大家都採用一片光碟放的下的live cd安裝法,其實裝出來的系統半斤八兩。而且套件部份,大家也都是使用網路套件庫的方式,不過每個系統維護的小組跟方針不一樣就是了。這部份OpenSUSE還有個有趣的東西,他提供了BuildService平台,這允許使用者建立自己的套件庫,也可以提供其他發行版使用,swyear的字型修正變是基於這個平台所建立的。

目前仍在慢慢習慣OpenSUSE當中~(Debian習性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東西...該不會Ubuntu 8.10出來後我就跳回去了吧!)

Read more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Windows下的常用軟體

0

曾經答應朋友提供一些windows下好用的軟體,我已經忘了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大概拖了一個月有了吧!加上近來的忙碌,壓根好一陣子沒登入blogspot了,今天進來見著了這篇草稿...8/1...很好,現在就補一補吧!接下來就介紹些我個人在安裝完windows後一定會安裝的一些軟體:

文書類
Notepad plus
windows內小作家的良好替代品,對重度使用純文字檔者、純語法撰寫html者、動態語言編寫人員、T-SQL編寫人員等都適用,主要功能可見官網首頁。

PDFXViewer
adobe acrobate reader日漸壯大的今日,許多人開始尋求輕量級的pdf閱讀器,畢竟常常只需要開個pdf檔看點東西,結果得裝個上百MB的軟體,殺雞焉用牛刀!
許多人都是以foxit替代,不過早期foxit並沒有完全實做pdf規格,現在如何我則不太清楚,而除了foxit,PDFXViewer則是另一個良好的替代品,他和foxit一樣都相當的輕便快速,不過在字型的繪製上,adobe的官方reader則還是王座無疑!但不需牛刀話,極度建議該兩款小品。

Lingoes

對岸的軟體作品,"ctrl+滑鼠右鍵"的查詢方式相當方便,比起要標記單字或者自動抓取翻譯那樣隨便亂跑比起來要簡潔有效率的多

win32-chewing
winxp版新注音的低能選字功能下另外一個好選擇,不過vista或者office2007的注音輸入法就還可以拉

搜狗拼音

如果閣下懂得漢語拼音的話,搜狗輸入法是一個好選擇,大量的詞庫加上允許不完整輸入,例如:圖書館是輸入 tushuguan,不完整輸入則可輸入tsg、tusg、tshg等等選擇皆可,唯一讓人非常討厭的狀況是有些字的拼音是大陸音調,和台灣習慣音調有點差異。

光碟工具
CD BurnXP
當初在4.0以前版本沒支援中文,是當時的遺憾,4.0版以後則沒有這個問題,是個良好的燒錄軟體,一般燒錄需要的功能應該都能找到

Daemon Tools Lite
老牌虛擬光碟軟體,有使用虛擬光碟的人應該都知道。你說啥?什麼是虛擬光碟?讓小弟來做點簡單的解釋:虛擬光碟的用途是以軟體新增一台虛擬光碟機,使用軟體將光碟映像檔掛載到虛擬的光碟機上,那麼便能像用真的光碟片一樣,實際上你並沒有該光碟機,也沒用到該光碟片。缺點是,得使用硬碟來儲存那些光碟映像檔。至於製作光碟映像檔可以使用燒錄軟體複製光碟到硬碟內即可。

多媒體
Klite Codec
幫大家打包了大量的codecs以期windows能播放各式各樣的多媒體檔案

MuldeR's Mplayer for Windows
SMplayer的windows版本,SMplayer是一個在linux下的優良播放器介面,是的,他只是介面而已,底層撥放器則是使用Mplayer,加上部分專利格式的函式庫後,幾乎能夠播放大多數的多媒體檔案,MuldeR's Mplayer for Windows則提供SMplayer和Mplayer的windows版本並附上Codecs,讓你能夠使用該播放器播放大多數的多媒體檔案。麻煩的是,字幕的部分得自己去設定語系為Big5,並自行選擇字型檔案。(注意:是選擇字型"檔案",只選擇使用哪種字型是沒用的)

安全軟體
SpywareTerminator

一套完全免費的anti-spyware軟體,內含ClamAV,一套開放原始碼的掃毒軟體,掃毒軟體?是的!沒看錯,anti-spyware軟體並不含識別電腦病毒的功能,看看其對spyware的定義或者wikipedia上的條目,然而我並不太喜歡在spywareterminator內開啟即時的病毒防護功能,那樣必須對所有的檔案進行檢查,太消耗資源也太頻繁的對話框詢問你的存取是否允許。預設的方式倒是還蠻剛好的,一般來說,平常在網路上本來就是遇到spyware比較多,本來就沒必要對所有進出的檔案進行病毒掃描,此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開啟有疑慮的檔案前,請先手動掃瞄一下。

系統工具
CCleaner
有良好名聲的磁碟清理軟體,能夠幫你清除許多的系統和應用程式暫存檔,也有registry清理功能,不過後者要小心使用,不清楚的話那就請勿使用,雖然他清理的東西大多無害,但是我不確定對所有狀況皆適用。

windirstat
來自linux桌面環境KDE下的kdirstat,能夠分析磁碟中各個資料夾的磁碟用量並用各種顏色和區塊標示出來,讓你對磁碟中的使用情形一目了然,也能直接刪除占據磁碟空間的檔案--如果你確定那是不要的垃圾的話!搭配CCleaner可以將硬碟中的多餘脂肪一次清個乾淨

JkDefragGUI
著名的開放原始碼重組軟體JkDefrag圖形化版本,具有強效的重組功能,此外也能設定清理暫存檔後重組及最佳化registry,不過大多在第一次使用時會重組一段蠻長的時間

7Zip
開放原始碼的壓縮軟體,提供7zip壓縮檔格式,壓縮效果比rar還要來的好,缺點是也比較費時。此外,他也支援rar和其他常見的壓縮檔格式

網路軟體
Firefox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firefox瀏覽器,開放原始碼的殺手級應用程式,其對網頁標準(HTML、
CSS等)的支援程度較IE優秀,加上各式擴充軟體(plugin)後,絕對把IE打得滿頭包。

Paman for firefox3
讓你的firefox能夠直接telnet://ptt.cc即可上ptt的擴充套件,絕對是居家必備良藥~

Filezilla
開放原始碼的ftp軟體,功能完整,速度快,此外也有Filezilla ftp server可用。

Read more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New Cafe

0

當初還沒退伍的時候,鬍鬚仔就常告訴我,咱們在淡水的根據地--陽光小鎮多了新的咖啡豆,在部隊的時候可沒有咖啡可以喝,聽的我是心癢難耐,哦!當然你如果把罐裝的當做是的話,那就還是算有地...

退伍以後,自然一定是要去朝聖一下的,不然哪受得了!那幾句"比肯亞還好的豆子"、"冰釀有多香"什麽的,讓我每次看到路邊的咖啡就縈繞在我的耳朵邊...仿佛有隻蒼蠅在身邊飛來飛去,恨不得一把抓住,手起刀落...整個世界清靜了...

到現在不到一個月,我去報到了兩次,老闆那邊新多的豆子有兩種--耶加雪夫(Yirgachefee)和科納(Kona),此外還有個冰釀--這個部分用的是原本老闆的精品義式豆。第一次去的時候,不免俗的一定要跟老闆A一下,慶祝退伍嘛!那天A到的是冰釀咖啡,香醇豐厚~不過"釀"的味道不是很明顯,應該還是新鮮貨吧,但是很正點了,老實說,我真喝不出來跟espresso是一樣的豆子,平價的冰釀我在台北曾經試過,口味...恩...就普通嘍!沒法和老闆這邊的比,不過冰釀的實在是不太適合我這種有副爛腸胃的人,負擔重了一點。

第二次去的時候還有鬍鬚仔的幾個有興趣開店的朋友,那天上了耶加雪夫和科納各三杯。或許是女生比較少喝到那麼重口味吧,兩位人妻都有點受不了單品咖啡,兩杯都還只是科納。在我跟鬍鬚仔的"口"中呢~科納的香味很重,根本是七里香,不過,口裡的味道就有相當的反差,比較淡,我們倆比較偏好在口裡還有濃厚香氣的種類,所以較少喝這一類咖啡,So...我自然是喝耶加雪夫啦!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嘗試耶加雪夫,我們曾在山下的一間咖啡廳試過,那時的那杯耶加香味類似我們在陽光小鎮喝的肯亞,不過尚且不如。而這杯呢...不太相似!舒服的口感是和肯亞類似,不過香味不似肯亞那麼純,要再來的豐富些,尾段則有一點哥倫比亞的味道,相當不錯!鬍鬚仔說他喝了一陣子耶加雪夫,某天再回頭喝肯亞的時候居然有點不習慣!肯亞居然已經不夠滿足他的味蕾了!所幸我還沒有這種”症頭",這樣還有的享受~

席間,因為兩位人妻覺得單品太苦想加糖,我也提起了自己單品咖啡加糖的經驗。當初我第一次喝單品的時候,基於好奇,想試試看加了糖以後是什麽味道,結果弄壞了一杯咖啡。後來請教老闆才知道,做成歐蕾再來加糖會比較好,也就是加了牛奶啦!不過我沒試過科納加牛奶的味道,我是在那次請教過老闆後用哥倫比亞加的,可以調出不錯的味道。後來兩位女士顯然覺得科納加了奶精跟糖並不太好...

話說歐蕾...就我知道的,Cafe au lait,應該是法文,lait跟latte是一樣的意思,也是牛奶,所以字面上Cafe au lait和Cafe latte是一樣地,都是咖啡加牛奶~那麼習慣上,Cafe latte的咖啡部分大家會用espresso,牛奶則是用蒸汽沖過的奶泡,而歐蕾是直接加上牛奶。

那天喝的耶加雪夫是肯亞的一倍價錢,不過還是很值回票價。上禮拜有朋友帶我去林口街的一個咖啡人文藝術空間,雖然環境很好,不過整體來說,咖啡就比較難讓我去享受了!

Read more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太極

0

你輕柔的手,恍若無骨
優雅的身軀,踩著方圓的足步
緩緩的,好似慢節奏的舞
但,誰能讀出
這心裡頭的武

柔柔的肢體,輕巧飛舞
骨裡貫的,卻是鋼鑄的鏃
拔直的背
猶如不周的天柱
胸涵的雲
是一生精鍊的霞霧
那由三昧真火
昇華生命之源的玄露

你說你的技藝傳自亙古
源自頭尾相銜的魚所形成的圖
是創始紀的混沌,陰陽之初
斑駁的拳譜,沒有那麼離譜
反而句句樸實,難令人信服
就這樣?是的!
你說真理就是那樣,自然樸素

沒有驚天的氣勢
也沒沙鍋大的拳頭
不解和輕蔑聲中
有多少人知
他曾打無敵手
而今
在洪流淹滅之前
會否再展風流




作於安裝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3 Premium Edition的無盡夜晚...

Read more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好你個norton,好你個Pc-cillin

0

這兩天處理的小問題,不過花的時間卻是跟大問題沒什麼兩樣。

環境:vista home with norton internet security 2007
問題1:
  • norton即將到期,新購Pc-cillin internet security 2008
  • 在安裝時,由Pc-cillin安裝程式解除安裝norton,畫面上所見應有呼叫norton uninstaller
  • norton移除後,網路連線正常,但所有對外的web(port 80)連線都失敗
解決方案:


問題2:
  • 安裝Pc-cillin後,Pc-cillin防火牆無法啟動。
解決方案:
  • 安裝開始時,有訊息說明要關閉windows firewall及windows defender--請不要手癢把windows firewall服務停止,因為...Pc-cillin firewall需要他。

我不知道是我年紀大了腦袋不好還是怎的,norton以前到現在始終都還是只能用他家的移除程式移除,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做在預設的反安裝程式裡面。也不知道是我眼睛也不好還是怎的,我也沒看到任何警示標語說到還是需要windows firewall...總之,兩個爛問題耗了一大堆時間,不值啊!

Read more

全能

0

退伍未滿一個月,很多事情都還在復原當中,尤其是對社會的八卦和英文。這兩者並列似乎並不搭嘎,不過前者可也能成為社交的工具呢!除非社交圈明顯的脫離社會動態...,而我的英文呢?原本他就以經殘破不堪,再經過了11個月"短暫"的空白之後,如今...看著自由時報這樣的標題"李家同:英文不好 幹脆別念大學"還真是情何以堪!

前陣子看到在大陸網友傳說中台灣最漂亮的獸醫生--乃姬的部落格,真的很不錯,呃...我是說她的生活,豐富的旅遊經驗+樂於工作,還令我頗為響往。不過消瘦的瓜子臉和又長又大的眼睛,讓我想起了另一個近來在台灣消息不多的女星--Leah,一個從寫真女星出道,發行單曲,發行專輯,如今開始嘗試作詞作曲,連宇多田光都曾表示是她的fans。看著她近來的新聞寫道,其朝全能藝人發展...新聞未完,"全能"兩字便領著我的思緒走向了另外一方...

想自己在高中時從個人電腦起家,歷經了一段組裝PC的歲月,其後轉向小型企業網路,玩起了windows based的網路環境,從青澀到了半專業。大學進入了資訊工程後,才開始接觸程式設計領域,幾年下來也接觸了C、C++、Java、Pascal、PHP、Ruby、Python、T-SQL等語言,最是熟悉C、C++,不過說實在話,沒有一門有到工程水準。如今的工作環境我需要接觸財會、建置系統、漸漸也必須撰寫程式,東西之多,連我都不太相信能夠吃的下來。而玩過了這麼多東西,也幫許多客戶解決了問題,談笑時也偶有人說我還真是萬能...心虛啊!只能說運氣還算是不錯,學過的東西有機會派上用場,湊和湊合碰巧而已,要真拿個一項技術出來混飯吃...還真是沒有。"全能"兩字談何容易!若說十年能養成一個程式設計師,那很明顯的我就是在混飯吃。程式設計歷史如此之短也得如此,相信其他淵源流長的技藝應該...


這兩天的熱門新聞--零分也能上大學,摘錄部分內容如下:
今年有八十個系組設立最低入學門檻,嚴防去年18分上大學爭議再度發生。但其他沒有制定門檻的校系就不樂觀了,因為根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和大學聯合分發會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考生就算考零分,只要有填志願也能上大學。教育部表示,今年十月底會再度在招聯會常會中提案,希望各校能統一制定入學門檻。(陳映竹報導)
能說些什麼呢!?我只能說...這社會還真是有趣...
也許可以來個申論題--四年後,2012年,公司要開新部門,你是公司主管,即將要面試新人,當然,這些新人也就是08年進入大學的新鮮人,你面試會怎麼進行?額外來點壓力源,該部門如果一個月沒有成效會虧損100萬元,平均1天3.3萬。

Read more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退伍了...

0

今天,其實已經退伍了10多天了
還是會有點錯覺
安全回報...幾點上哨...
這還真是一種悲哀啊~
在我來說,我並不覺得那跟精實能畫上近似符號
(還有點廉恥心,不敢說是等號)

最近幾天在找些軟體開發的工具議題時
才讓我有點回來的感覺
也許是沒找朋友大肆慶祝一番的後遺症吧!
這是可鼓勵的--如果有助於提早回歸社會的話

接下來的日子...
要決定的事情還真多--生活、進修、工作...
樣樣都是需要時間,但...哪有得多呢!
也讓我想起了一位學長說過"到了這個年紀,做事情都要考慮成本效益..."
當時我還是在研究所,天天東玩玩西玩玩
只覺得要玩什麼就放手去玩就好啦~
現在...我也到了那個年紀了吧!
以前玩的太多太雜,以至現在要拿出點本事來都得大費工夫...
樣樣通 == 沒一樣精
至少上帝在這部分還算是公平的

Read more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哨上之作

0

庶務留值待破曉

歸人過客何其擾

猶有一分閒暇刻

坐看雲空星月高




忘於何時作於哨上

Read more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發表會

0

今天放假回來,看著我老爹霸著電視不給轉台,
原先我還奇怪今天是有什麼歌唱節目,開播才明白,
原來是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
雖然,我對政治並不熱衷,
但是對政見發表會這樣的活動倒是也覺得該稍微看看,
就一邊享用我的晚餐,一邊找尋kavo的解毒方式,
一邊聽聽看今年兩位老大有些什麼高見...
聽著聽著...在我用完晚餐,也找到kavo的解毒資料後,一個小時過去了,
結果...我沒聽到任何一條政見,一直聽到的只有228、尊嚴、
兩岸主權、經濟市場、兩岸教育、跟候選人互相吐鑿對方是否清廉等一類的話題...

話說228...怎麼看都覺得兩邊都是加害者!只有人民是受害者,操弄的意味始終濃厚
而國家尊嚴,議題很大,討論卻無聊,老是些什麼誰跟中國走在一起,誰不認同台灣、
誰的主張會喪失國家尊嚴(歐~如果那些話語算是政治主張的話...),嘴炮大半天,
也沒人說到要怎麼在國際上去獲取世界的認同,要怎麼讓台灣人走在世界各地都走路有風,
不用騙外國人說自己是日本人...
兩岸主權...擺明了大家都是在拖時間,有講跟沒講也沒什麼兩樣
至於經濟市場呢!還是在講一中問題...
雖然我始終看不出來一不一中跟兩岸經濟為什麼一定要連在一起,
是不是我今天要寫一本社會經濟的論文開頭第一章我就得先告訴你我是一中還是不一中,
那麼到底台灣要怎麼在中國的經濟陰影下走出來甚至打入世界呢!對不起,沒人提~
接著...兩岸教育問題,主要是大陸學歷問題吧,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不承認大陸學歷,
然後呢...到底承不承認大陸學歷的癥結點在哪?沒提到!
開放大陸人才入本國的好壞?沒人說!對本國人才培育的衝擊?沒人說!
被搞到快爛掉的台灣教育怎麼面對大陸學歷在國際上得競爭?沒人說!
最後~清廉問題...天下烏鴉一般黑,就算是白的也只是沾到麵粉而已,有什麼好吵的!
結果呢~政見發表會沒有政見,浪費我一個小時的時間,休假時間很寶貴的~

Read more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產品設計

0

這兩天幫人買了一台Benq T31-T41,之前我就對這台Notebook有點興趣,
不過在mobile01上看到人家分享出來的照片後,便打了退堂鼓,
從照片上看起來塑膠感非常重,讓人覺得質感很差。
最近呢,是有朋友需要低價的NB而選擇了這台,當我見到實體的時候...
俗話說"沒圖沒真相,但有圖也不一定就這麼像",其實這台NB本身的質還蠻不錯低,
此外最引我注目的是NB上得標籤,Good Design Award...
這是什麼東西?這樣的標籤又代表了什麼?
在查看了台灣常見的一些電子產品後發現,
原來這是一個產品評鑑的標誌,
台灣的廠商大家常常參加的設計獎項大概是
德國IF Design Award
德國Red dot Award
日本Good Design Award
對於這幾個獎項公佈出來的結果我稍做瀏覽,在上面,
得獎產品的介紹上並沒仔細說明其優勝的原因,讓我不禁存疑是否具有受獎的條件,
對消費者而言也是否是可以被信任。
不過這些獎賞年齡可都要比我大的多了,甚至比我老上一倍,能辦上那麼久的時間,
若不是能帶來利益上的商業互助行為...,不然就真是具有相當公信程度的評鑑,
網路上鮮少看到對於這幾個獎項評定的批評討論,誰能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呢!
話說回來,那台T31使用上算是頂不錯的,電源管理軟體,投影軟體,視訊軟體一應俱全,
對我還頗有吸引力!可惜現在仍在軍伍,買了也是無用武之地~

Read more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KDE4 Release

0

KDE4終於出現了,期待已久啊,希望能帶來全新的桌面環境體驗
在電腦科學的旅域中,桌面操作環境的設計本來就是個複雜的議題
往往廠商端出來的焦點都在絢麗的效果上
然而在電腦系統的設計上,人機介面的議題才是設計的重點
怎麼去銜接人的視覺和操作來更容易、有效率的在電腦上進行作業
這要比表面上看到的畫面要重要的多
而顯然目前在大眾眼中,這些部份Apple要比MS來的成功吧!
前要提情是撇開對電腦操作環境沒有感觸的使用者(先天被接受Windows的用戶)
恩...這麼說來反倒是小眾了,畢竟在一般的電腦系統上
windows佔了七成以上的市佔率。

而以往我有許多的時候都是在kubuntu or opensuse下的KDE做些日常作業
KDE3提供的使用環境可以十分的去滿足我的需求
而現在的KDE4呢!使否能夠提供更多有創意的桌面操作經驗則讓我十分的在意
特別是在Vista飽受批評的今天

Read more

久違了的又一篇

0

這兩年在部落格上,總是有一篇沒一篇的寫,而其中又常常中斷了一段日子
究竟是否是真的忙到沒時間,或者只是懶得動手!我自己也不清楚
明顯的是自從在部隊中接了參一以後就完全中斷了寫些雜記倒是真的
當初入伍的時候,曾經以為在這一年的時間我將會有許多的時間可以想想、寫寫東西
一開始也的確是如此,除了日常操課以外,還有些時間
到了下了部隊,在莫名而智障的接下了參一之後,我除了忙碌,也只剩下忙碌
自己的時間被大量的業務給消耗掉了不說,常常連睡覺時間也得拿來補貼
所以更別說花時間在日記上了,那些時候我大概都在補眠吧
也因為這樣我老是被稱為"最坎的新兵"~
還真是無言以對...
即使如此,倒也是有一點額外的好處--"時間飛快"
比起站在哨上的勤務來說,時間要過的快的多了
如果能夠重來一次的話
我還是會選擇...
...
...
...
笨笨的站在哨上,慢慢的度過時間~
總比老是忙到快死掉而只能自我解嘲說時間過的很快要來的好

呼~總是熬夜,退伍後得花點時間來養養身子才行~

Read more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Goodbye My Love

0

秋月
透析著我的哀愁
那一樣的月
也曾出現在你的眼瞳
Goodbye My Love
當你邁向了盡頭
她,一片灰濛
伴隨淚光閃閃的星空

最後的夜
試著讓你安穩的沉眠,永遠~
無奈事與願違
也許病痛的糾結
又或你的不捨不願
你~徘徊生死之間
我~遊走悲傷邊界
一切是那麼的孤獨和純粹
無法改變

天,白了
只見生命的枯萎卻不見凋落
最後的最後
再說聲Goodbye My Love
僅能給你一個安穩的結果
或許這其實是對我來說
即便違背我曾經對生命的執著







Read more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My Coffee Break...

0

現在回想起來...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喝起了咖啡呢?高中的時候流行了一陣子罐裝咖啡,當時總是在夜自習唸書前喝上一瓶以期待能夠提振精神,好讓自己可以全程清醒,雖然這目的從來沒有實現過。到了大學,幾乎沒在碰過咖啡,那段日子在外的飲料不是白開水的話就是奶綠--雖然攝取了許多的奶精,不過顯然稱不上大量,並沒有胖起來。到了念研究所一年級的時候,也許是對奶精厭倦了吧,反而大多都喝起了可可,不過仍舊是一般飲料店的可可,類似70%完美比例那種專賣店的可可飲品,目前為止也只吃過兩次,畢竟價格不斐。說到這,難道咖啡就比較便宜嗎?如果跟星巴克等咖啡店比起來,當然不會,更別說一些小有名氣的咖啡店了,老樹、Gabee.等等,一切都從研一下學期的時候開始的吧~

那時候研二的學長在實驗室趕論文的時候在實驗室擺上了一台美式咖啡機,他大多是在ptt上跟人購買自家烘培的咖啡豆,在那時候我是第一次嚐試到原來新鮮出爐剛養好的豆子,香味是可以這麼濃郁...雖然這麼說應該會被老饕笑死--美式咖啡機煮的咖啡...何來濃郁之說。不過對一個第一次接觸到新鮮咖啡的人來說,真的有衝擊到。
而在學長畢業以後,那台咖啡機就沒有在上線過了,也不知道是在研一還是剛巧也是這時候開始的,圖書館側面水源街的巷子轉角處開了一間咖啡店--陽光小鎮,我在同學的帶領下踏入了這間店,嚐了第一杯純阿拉比卡(Arabica)的expresso,買了第一杯拿鐵,也開始了喝咖啡的生活~上面的圖片便是陽光小鎮的拿鐵

也許是為了配合學生的消費能力,陽光小鎮的價位定的並不高,一杯10oz的拿鐵50元,如果每天喝上兩三瓶飲料的,絕對有能力消費。剛開始的時候,大概是一週一杯,很快的,應該是兩個禮拜後吧,就成了一週三杯左右。漸漸地開始對單純的拿鐵有點不滿足,而喝起了各式的調味咖啡,榛果拿鐵、焦糖拿鐵、焦糖瑪其朵、草莓拿鐵、椰香拿鐵、玫瑰拿鐵、香草拿鐵、法式香草,菜單上有的都給他輪上一輪,就這樣第一個充滿咖啡香的學期就這樣落幕了,而在寒假時,我開始注意到菜單上的另一個角落--單品咖啡。

說來慚愧,雖然有上好的咖啡陪伴,但是並不懂的細細品嚐,就把他當作是飲料一般,直到點了第一杯單品咖啡,一切才開始有了變化。那時候對咖啡的煮法、豆子種類等是一點概念都沒有,只聽過各種單品咖啡的名字,卻以為喝起來會跟便利商店那些咖啡有類似的味道。現在已經不記得那時後點的第一杯單品咖啡是什麼?似乎是哥倫比亞,又好像是摩卡,此外也還有一位幕後推手,一位從IT業界退下回來念碩士的大哥,記得他推薦我從哥倫比亞開始。就看著老闆操作著虹吸式咖啡壺(Syphon),聞著不同以往的咖啡香,讓我開始品嚐店內各式單品咖啡的生活。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學習了關於咖啡的各種知識,不過稱不上是饕客,只能算是個貪吃鬼而已。從摩卡、哥倫比亞、巴西、肯亞、曼巴、瓜地馬拉、義式配方豆,到義式咖啡機、美式咖啡機、虹吸式、摩卡壺、濾泡式,還有阿拉比卡、羅布斯達等純豆和混豆的經營概念,此外也從力代的咖啡豆吃到了老闆自己在外面找來的烘豆商烘的咖啡豆,這時候咱們的推手大哥對我說了一句話"你從這裡開始喝咖啡,以後會很傷啊!",在畢業後,我才真的有切身的感覺--台北市實在找不到一杯才80元的上好肯亞咖啡啊!起初的第一杯肯亞咖啡是力代的,而第二杯則是老闆自家的,兩相比較,味道實在是有些差距,而我也自此不太喝力代的咖啡,這樣大型供貨商的咖啡豆相對於小型烘培的咖啡豆,味道上實在是多了些雜質、也較為銳利、不順口,而老闆也不知道是否在這時候從我倆身上得到了信心,自此也多了哥倫比亞、瓜地馬拉等小烘豆廠的豆子--我們稱這些自家的豆子為精品豆。

從開始到現在也喝上了兩年左右吧,每次從軍伍中被放了出來後,只要假期夠多,我還是會跑趟淡水去喝喝咖啡,以往我每天最多一杯,而現時,也許是太久沒嚐到好喝的咖啡了,如果去淡水的時間夠長,總是會在飯後來上一杯單品,回家時一杯拿鐵。單品多在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肯亞間打轉,拿鐵則是許久沒再喝過各式糖漿調味的了,頂多喝喝焦糖和瑪奇朵。嚐過了單品後,回頭也發現到了expresso的美味--這也造成我曾經去忠孝敦化那邊的Lavazza,一個多小時花了快300塊咖啡錢的慘事,點了一杯double expresso和焦糖拿鐵,說慘事是因為那次的double expresso實在是有夠淡,說不定比我的濾泡哥倫比亞還要來的淡,只好接著點杯焦糖瑪奇朵滿足一下。

除了在外面的消費,也買過兩次豆子回家自己沖,從用美式咖啡機沖義式豆到用濾泡的方式沖哥倫比亞,左邊這便是自家沖的哥倫比亞咖啡了。這包哥倫比亞是在畢業時買的吧,至今也三個多月或四個月有了,因為入了軍伍,消耗的很慢呢!不知道能不能在他壞掉前把他嗑掉!

Read more

軍旅與感冒

1

從7月31入伍到現在也兩個半月了,
入伍前總是聽朋友說軍中很容易感冒,一有人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
甚至可以拖上半年,對於這樣的說法總是抱持著一點懷疑,覺得太過於誇張,
不過在新訓的時候就嚐到了滋味,一開始真的是一兩個,過了半週,
多了一半人咳嗽,再過半週,又是倍數以計...而我也在淪陷名單之中...
整個新訓就幾乎以這樣的狀態度過。

在新訓結束之後到了憲校,開始有了一點不一樣,連上開始有人感冒,
卻不見有傳染開來的跡象,始終感冒的都是那幾個,
直到中秋連假,聽說才有其他人放假回家發了燒,而這一波呢!我又在名單之中!
漸漸我發現,每次總是在放假回去開始有感冒症狀,Why?家裏可沒人感冒!
到現在結訓了,四天結訓假,我到了第二天晚上又再度淪陷,
這次總算發現到,其實大概在營上就被傳染了,
也許是因為營上的生活規律,所以症狀並不明顯,
但是放假回來後...假期是軍人的生命啊
放幾天自然熬夜幾天,免疫力變差的情況下,症狀就避免不了了,
本來還以為自己在憲校練成了藍波呢!隔壁的一直感冒我還一直都沒事,
原來一切都只是幻覺--難怪都沒有變壯...

Read more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天台上的霓光

0

夜,遠方,霓虹閃爍

一如航行人們的星光

深深映入眼瞳

敲著心房

訴說著叛離城市的迷惘


仲夏的夜風

試圖解開鬱鬱難解的憂傷

催促我難邁的步伐

離開這因公務而一瞥的霓光

Read more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Segment Fault in Netscape 9.0b1 on Linux

1

Netscape在幾個禮拜前出了,就6月出了9.0 beta版
目前仍在9.0 beta1
他其實只算是firefox的一個社群版本
基本上瀏覽器的部分幾乎沒有修改任何核心架構的東西
也就是說firefox上一直被討論的memory leak問題
只要firefox還有,netscape大概也逃不掉
當然社群特定版總還是要多一點功能出來
在他的release note下有這麼幾點
  1. 調整過畫面,瀏覽的部分會比較大--好像...就是...button變小的吧,其他也只剩下menu bar跟status bar.
  2. URL自動校正,可以幫你校正輸入的URL上的錯誤,校正來源是內建下載的清單或者google
  3. 新的menu跟sidebar,sitebar可以幫你一直開著news(應該是RSS feed吧,firefox不能看新聞群組吧)
  4. Link Pad,不少人喜歡的小功能,左下角的按鈕可以開啟Link Pad的sidebar,將任一個分頁拉入,會幫你記下,算是網頁暫記用,不是天天會跑去看的書籤
  5. News Tracker,追新聞(文)(訊息)的sidebar...有沒有這麼愛看新聞啊...
  6. In-browser voting,瀏覽器內建投票機制...應該只在netscape的社群上有用吧
  7. Extension Compatibility...不用說應該大家都知道,畢竟是firefox的社群版本
  8. Restart Netcape...以前用firefox也沒在重新啟動的啊,有需要嗎?
  9. Resizeable Textarea--這有意思,網頁上文字輸入畫面太小可以拉大一點
  10. OPML Support--書籤支援這種格式,不常用RSS跟網路書簽,我對這格式的廣泛性到是不太瞭
  11. Throbber...N的那個圓圈mark...這...有誰愛用的...
  12. Combined Stop/Reload button--跟opera一樣,兩個按鈕整合成一個,我還蠻喜歡這種方式
  13. Friends' Activity Sidebar...又是netscape社群的功能...當BBS用就對了?!
  14. Sitemail Notification...同上...
而除了這些東西外,為什麼大家都覺得netscape比較省記憶體跟速度比較快呢?
因為他做了幾個常做的firefox最佳化參數調整
在網址列輸入 about:config
可以喚出firefox的參數設定畫面
倒底是做了幾個呢...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
config.trim_on_minimize
這會在瀏覽器最小化的時候釋放掉不需要的記憶體,大多是視窗顯示的部分吧
不過這個參數是windows only,所以在linux上沒有用處

說了半天...主題開的是Netscape在Linux上的segment fault問題
前面一大堆只是順便...現在開始這個主題吧...
起因是我在kubuntu 07.04上解開下載下來的netscape壓縮包以後
執行資料夾下的navigator即出現segment fault狀況
在不斷的測試時出現了backtrace的訊息...
其中最後發生問題是在...scim...怪怪~~
改安裝gcin以後,netscape出來啦~
我使用scim時,GTK_IM_MODULE及QT_IM_MODULE都是設定為scim
不能確定使用xim或者scim-bridge是否可以,但是至少上面那樣不行
恩...主題的本文比順便的閒文要少得多... ^^!!!

Read more

 
Design by ThemeShift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Free Blogger Templates | Best Web Hosting